2013年9月9日 星期一

紅毛怪 Eucodonia

Eucodonia屬中名直譯為藍鐘苣苔~
顯然這個中文翻譯是以它的生殖器官作為依據~
如果以營養器官來說~
其莖上濃密的紅色毛狀物也相當有特色~
所以中文上又俗稱作紅毛怪~
費功去了解一下它的屬名~
拉丁文的EU有"好"或是"美麗"的意思~
而codon由kodon衍伸而來~
有"鐘"的意思~
codon此字眼描述的便是那開放時的鐘型花~
目前這個屬有四個原種成員~
分布在墨西哥中部至南部的森林裡~
而流通於台灣的多半是交配品種~
加上因為育種知識的普及~
使得無名雜交種或是個人亂亂配的實生苗越來越多~
不過美麗的植物不需要確切的品種名稱加持~
(當然有確切名稱是比較方便交流或是收集時不重複收到啦)

相對於其他的苦苣苔成員~
藍鐘苣苔是個適合新手建立信心的入門植物~
它可以忍受相對變動較大的空氣溼度~
不需要保持穩定的高濕氣狀態~
也不怕環境炎熱~
無須在冷氣房渡夏或是刻意找陰涼通風處作栽培基地~
即使受到雨水淋洗~
葉片也不會因此受傷而開始大規模腐爛~
每年重新產生由眾多鱗片狀堆疊成條狀的宿根鱗莖~
繁殖速度也是相當有效率~
通常一根條狀鱗莖將在隔年春末夏初主動發芽~
但如果把鱗莖一根折成二段~
那就會在發芽時成為二株~

由於初發芽的莖會比較纖細~
隨著時間而成長更壯大後~
比較新生的部分會略顯沉重~
因此藍鐘苣苔會很自然地向旁邊傾斜~
若地板已經擺滿其他植物的花盆~
不妨以吊盆懸掛的方式栽培此植物~
只是也需要注意強風問題~
因為老莖細而新莖粗~
可能會隨風搖曳時斷裂~
因此也可以使用深度略高的花盆~
介質僅裝七分滿或更少~
讓無法直立的植株能靠著花盆向上~
即使遇到大風也不至於整株大幅度搖晃而斷裂~

通常它在秋季開花~
但敝人有一盆曾經在炎熱的六月就開始開個不停~
所以大概植株被熱暈了也會有開花的效果(喂!不要亂講)
開花進入末期時~
植株顯得蒼老並有部分組織刁萎~
這時候在土壤裡的組織也已出現的長條狀鱗莖~
其實裸露在土壤以外的莖節也會出現同樣的宿根鱗片團~
只是多半不若土壤裡的同伴那麼大條~

既然是苦苣苔科家族的一份子~
便以萬能的基本介質為第一首選:泥碳土+珍珠石+蛭石
在可以遮雨的栽培環境~
這種介質是個不錯的選擇~
但露天栽培時會有老天爺幫忙澆花的情形~
泥碳土屬於土壤成分裡的有機物~
吸收水分的能力比無機的土壤顆粒好~
露天栽培時~
一旦發生了無法有效控制土壤水分的問題~
極有可能導致藍鐘苣苔爛死在以泥碳土為主體的介質之中~
因為泥碳土吸收雨水飽飽的~
介質悶濕造成根部缺氧而衰敗~

解決此問題便是提高介質的透氣性~
敝人實驗測試的配方是珍珠石+赤玉土+碳化稻殼+植金石~
因為蛭石半年就爛所以我幾乎沒用~
碳化稻殼輔助介質去矯正弱酸~
進而偏向pH中性甚至弱鹼性~
也可以使用浸砲過苦土石灰的上層清水去澆花~
同樣有提高pH值的效果~
植金石跟珍珠石被添加的目的一樣~
都是增加透氣排水而用~
只是size不同所以就二種都加~
再加入同為顆粒狀的赤玉土~
馬上順利招喚出透氣之神(才怪)~
天下無敵的超通透耐淋雨介質就完成~
但是限用一年頂多兩年(呃)~
因為赤玉土為主體的介質酸化之後~
即使赤玉土本身仍保持顆粒狀~
並未化為泥狀~
也無法彌補它變酸的悲劇~
曾與多肉花友聊過~
對方也是提到使用赤玉土在第一年的效果多半很好~
但一旦酸化卻將導致多肉植物敗根~
因此赤玉土也跟泥碳土一樣~
不能是長久反覆使用的介質~
仍建議每年發芽後重新更換介質~

進入休眠狀態之後~
地上部枝葉完全枯萎~
這時候可以費心地把鱗莖挖起來~
置放在透明的小夾鍊袋內~
收拾在抽屜內~
此舉的好處是可以肉眼看到鱗莖狀態~
如此到了隔天回暖之際~
確定鱗莖發芽後便可以馬上植回介質內~
當然也可以將休眠的鱗莖滯留於花盆內~
把花盆擺放在能保持乾燥的避雨處~
便可安然渡過冬天~
等到隔年看到盆土表面有新芽探頭時~
再開始正常給水即可~

今年無心插柳~
去年採收地下鱗莖時~
我並未收集那些生長在莖節上的小小鱗莖~
接著便把休眠的殘株丟進一般的泥土裡作堆肥~
花盆內的泥土並未栽培任何植物~
因此沒有澆水~
整個冬天都僅靠老天爺偶爾一點雨水去滋潤那乾燥的花盆~
接著在梅雨季節過後~
花盆內長出大量的黃花酢醬草~
而藍鐘苣苔也一起發芽出現~
在高雄熱死人不償命的直曬日光下正常生長~
完全推翻我過去的栽培習慣~
以前都是擺放在50%遮光度的黑紗網下栽培~
一來是因為苦苣苔多半是森林裡的美麗小精靈~
它跟直曬太陽沒有多大的關聯~
二來是我也認為黑紗網下的栽培環境~
太陽光會因為被消弱而使一同帶來的熱氣也被減少~
而苦苣苔也很容易給我不喜歡太熱的印象~
而今年這盆從泥土裡自行冒出的植株~
卻對那猛烈的日光似乎完全有撐下去的能力~
當然在陽光直曬的條件下~
葉片比較容易呈現不平整的模樣~
八月左右我改放回黑紗網下的環境~
新生葉片則是變成更平坦美觀~
植株也顯得更壯碩~
因此適量遮光是能夠獲得比較美觀的植株狀態~
只是藍鐘苣苔也不像我以往想像是不能曬的植物~
故其實它的生命力真的很強韌~

另外若有需要更換介質時~
(或是你想檢查鱗莖是否發芽了而翻土出來)
可以順便在介質內混入適量的化學肥料~
例如敝人習慣使用好康多~
(有前輩建議我不要使用魔肥)
通常會有不錯的效果~
比起把化學肥料灑在介質表面的偷懶施肥法~
混入土中的肥培效果也更好~
也比你每週調配一次液態肥料去澆水還省事方便~










圖一.本圖的品種並未有確切品種名,目前花友之間以"hybrid A"作為暫時稱呼,其此品種開花性更勝E.verticillata "France",但花形以E.verticillata "France"較為圓整,且後者的花筒內顆粒噴點更少,如果你像我是會對點點花斑過敏的話,後者是個首選品種~~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